文字博物馆
传承三代匠人精神,传统手工酿造。从元代至今,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已历八百余年不间断传
官为置务,岁供御醪
王恽:让怀来御酒青史留名
蒙元统治之初,以怀来城东南的酿泉——玉液泉水酿成的酒在蒙元草原早已闻名遐迩。全真教道士尹志平(1169~1251)有诗《减字木兰花·秋阳道友见过》:“金波玉液,除却妫川无处觅。玉液金波,一饮能教五气和。还丹大药,服了令人常快乐。大药还丹,福薄众生要见难。”尹志平1222年曾随丘处机途经铁门关抵达“大雪山”(今兴都库什山)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,1223年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辞行后,1224年丘处机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(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,即今北京白云观)。尹志平隐居德兴(今河北涿鹿)龙阳观,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。1227年丘处机去世后,尹志平继为全真道掌教,居长春宫。此诗即写于1224年至1227年间蒙元入主中原,蒙古札刺亦儿部族的忽都虎部迁入怀涿盆地,蒙汉民族融合。蒙古人嗜酒,常将玉液泉酿制的烧酒带回蒙古草原。郝经应召入忽必烈王府,有关于玉液泉的《怀来醉歌》诗作传世,并收录于清康熙版《怀来县志》:“胡姬蟠头脸如玉,一撒青金腰线绿。当门举酒唤客尝,俊入双眸耸秋鹘。白云乱卷宾铁文,腊香一喷红染唇。据鞍侧鞚半淋鬣,春风满面不肯嗔。系马门前折残柳,玉液和林送官酒。二十五弦装百宝,一派冰泉落纤手。须臾高歌半酡颜,貂裘泼尽不觉寒。谁道雪花大如席,举鞭已过鸡鸣山。从王恽的作品中可以看出,到元朝时,怀来已成为皇家指定御醪产地。
王恽是元朝著名学者、诗人兼政治家,元世祖忽必烈、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。王恽于中统元年(1260年)任中书省评定官,9月随中书省官往赴开平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)参加会议,次年9月回燕京后写下《中堂事纪》,书中记载:“已巳,辰刻,度八达岭。于两山俯望燕城,殆井底然。出北口,午憩棒棰店。天容日气,与山南绝异,以凉较之,争逾月矣。午饭榆林驿。其地大山北环,举目己莽苍沙碛,盖古妫川地也。是夜,宿怀来县,南距北口五十三里。县东南里许,有酿泉,并水作淡鹅黄色,其曰“玉液泉即此也,官为置务,岁供御醪焉。”
玉液泉从唐代“为天下最”,到元代官方记载“岁供御醪”,进入宫廷,说明怀来的酿造业已经相当成熟,酿造技术、品质和知名度更进一步。


金幼孜再证御酒
金幼孜:随朱棣皇帝北征再忆元代官酒务
金幼孜,明成祖朱棣时任文渊阁大学士。随成祖两次北征。永乐八年,成祖北征阿鲁台,永乐十二年北征瓦刺,金幼孜皆扈从出塞,《北征录》即撰成于行军途中。书分前后两录,分别记述两次北征期间成祖言行,行军作战情况,以及行军路程、山川胜迹、见闻趣事等。凡成祖命记之,据马鞍立就。金幼孜在《北征录》中记载:“永乐八年二月初十日,上亲征北虏。十四日早,发永安甸,大风甚寒,且行且猎。午后,次怀来。十五日早,发怀来,午次镇安驿。十六日早,发镇安驿,行数里,道边有土垣宛如一小城。问人,曰:'此元时官酒务,每岁驾幸上都,于此取酒。午次鸡鸣山。”书中记载,元朝时,就在沙城设置了负责酒务的官吏,皇帝每年路过沙城到上都,都会到此取酒。
镇安驿,在史料中很少提到,根据前后文分析,应为土木城中的一个驿站名称。成祖出征时沿怀来城、土木、沙城、新保安、鸡鸣山、宣府线路西行。返回时,从赤城返回。据《北征录》记载:“(七月)初十日,次燕然关十一日,次长安岭。至此方出险。十二日,次镇安驿。十三日,次怀来。十四日次永安甸。召赐瓜果。”从土木经石河、洪站、长安岭到赤城,是元时驿路。从长安岭到怀来经过镇安驿,也可以推断镇安驿应在土木堡。
那么,为什么镇安驿不是土木的别名呢?据《北征后录》记载:“永乐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庚寅,上躬帅六师,往征瓦刺胡寇答里巴、马哈木、太平、把秃孛罗等,马步官军凡五十余万,予与学士胡公光大、庶子杨公勉仁偕扈从。二十一日,至榆林,雨。午后至怀来下营,雨不止。二十二日早,雨止,发怀来。午次沙城。晚睛。二十三日午,次鸡鸣山,大风。”
返回时,据《北征后录》记载:“(七月)二十四日,次鸡鸣山。途中微雨。晚,上召赐桃子及食羊肉、酒。二十五日,午次土墓。二十六日,次怀来。二十七日,次永安甸。”
“次”,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。第二次西征时,提到沙城,回程时,提到土墓。土墓,即土木。
金幼孜路过怀来时,还写过多首诗,其中有一首是《次镇安驿》,收入清乾隆版《怀来县志》时,标题后面标注:隆庆州志疑即土木。有两首是《次怀来》,其中第二首写道:“几时歌出塞,复此驻怀来。汉祥光下,山川喜气回。凉风净禾黍,骤雨洗苔莓。尽道还家好,欢呼劝酒杯。”这首诗应该是回程时路过怀来时的作品。都说回家好,大家举起酒杯,欢呼首劝酒。从进入鸡鸣山皇帝开始赐酒,到怀来城官兵畅饮,即有班师回朝的喜悦,也有酒城酒水充裕,可尽情畅饮的欢快。
岁岁朝贡,畅销京城
康熙赐沙,沙酒名扬
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期,怀来民间酿酒业继续得到稳步发展,闻名塞外。
《怀来县志》记载: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上率诸王大臣亲统八旗满汉官兵出塞,征噶尔丹,幸怀来城外行宫。是年九月,御驾西巡自京出张家口,经怀来至沙城,见到处“烧缸流珠”,取尝,曰“酒甚佳”,亟命侍卫驰进太后,从此,京都人盛称“沙酒”。即饮之为快。自此沙酒岁岁必向朝廷献贡,成为宫廷御用之上品。
康熙年间,沙城的缸房发展到50多家,所产酒统称“沙酒”。持续三百多年,年深日久,各缸房清出的炉碴倒于城外,堆积如山,有的高过墙头,内居民的住房或院墙有很多是拣大块炉碴垒砌而成,故有“沙酒、怀鱼、狼山糕,炉碴砌墙墙不倒”的塞外四宝之称。
清朝京城用酒量很大,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正月初二、初五两次宴请65岁以上的满、蒙、汉文武大臣及致退黜的一千多位老人。宴席上,康熙皇帝和老人们饮宴;皇子、皇孙待立观礼,给老人们斟酒。为了纪念盛会,康熙皇帝即兴赋诗,并命大臣们也“赋诗记事”,名曰“千叟宴”诗。
乾隆十六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在上奏朝廷的“差额设缸户疏”中说:“宣(府)属十余州县,现在额设缸户五百二十一座。”除此之外,在“延庆、蔚州、保安、宜化、怀安、赤城、怀来七州县内尚有无帖烧缸五百六十一座。”“其缸房一座中少者数缸,多者三五十缸,每日尽烧至一二缸至五六缸不等……而缸口又有大小,每日每缸所烧粮食自六斗至一石二斗不等。”可见其规模已相当大。额设,即在政府规定和管理的范围之内、正式挂牌且纳税的缸户。无帖,不在政府计划和管理范围之内的私酿。
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三月廿日,怀来县发布谕文(告示)规定,沙城堡除沙城酒行安排的差务,各缸房遵照办理外,其余杂差、差徭,一概免除。光绪廿一年(1895年)六月廿日、光绪甘六年(1900年)三月日分别下发告示,重申遵照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廿日告示执行。光绪廿六年沙城酒行头为李光琳,董理酒行事务有蓝翎五品顶戴翰林院孔目衔贡生李玫,廪生王寿彭,文生董占元,武生王成功。执事有德成美酒行贡生王寿先,和盛泉酒行贡生王贵,和顺成酒行文生田纯华,集源成酒行监生董天辅,德盛长酒行杨世德,崇兴永酒行董桂馨,天成公酒行李含章,元美成姚崇礼,全和成酒行王化兴,天巨臣酒行成兆麟,亨泰德酒行范馪。上述酒行同时又是沙城堡缸房,沙城堡缸户有名的还有德魁等。
酒行是指酿酒和售酒的行业。行业建立有行会,首领称行头、行首、行老,铺户又称为行户。
“沙酒”闻名京城后,官方的官宴、民间的社交席都用京城边儿,长城脚下的沙酒。为此,沙城成了京城用酒的基地,沙酒飘香都城,王公贵族同平民,都在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唱诗助酒中,气势豪爽地畅饮沙酒。


沙城镇煮酒,最负盛名
冯玉祥:助力沙城扬名世界
据民国二十四年《察哈尔省通志》“怀来县工业”记载:本县工业,向不发达,惟沙城镇煮酒,最负盛名。民国初年,沙城青梅煮酒颇受冯玉祥喜爱,经冯将军举荐,沙城“煮酒”于1929 年、1931年连续二届参加在巴拿马和美国费城举行的“国际名酒赛会”,两获金质奖章,从此扬名世界。
七十载巨变,三代人心血
沙城美酒同长城齐名
1949 年 6 月,察哈尔省政府接收玉城明、德义永、聚兴隆、永德泉、晋秦昌、当铺等六家私营缸房,成立华北第四十六公营酒厂,沙城老窖由此进入崭新篇章。
1950年更名为“华北酒业专卖总公司察哈尔分公司沙城酒厂”,1981年1月更名为“河北省张家口地区长城酿酒公司”,下设沙城酒厂、沙城酒精厂和沙城葡萄酒厂。1996年8月更名为“张家口长城酿造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”。2019年企业改制,名称不变。与共和国同龄的沙城酒厂,转眼,已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。
70年多年的奋斗历程,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。1949年到1984年,为第一个阶段,创业阶段;1985年到2003年,第二个阶段,发展阶段;2004年到2019年,第三阶段,转型阶段;2019年以后,企业改制完成,进入新时代。
